出国留学网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三国十大冤假错案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三国十大冤假错案

吕伯奢 却说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连夜逃命,来到成皋地方。见到父亲故交吕伯奢。奢曰:“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匆匆上驴而去去买酒。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可怜的吕老头,本来好心好意招待阿瞒,却被阿瞒将全家咔嚓了个干净。还有比这个倒霉的么? 半夜侍卫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可怜的家伙,死了还以为是被曹操误杀的。只有杨修知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 [ 查看全文 ]
2012-12-02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三国十大冤假错案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襄樊之战看关羽

一般人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稍微晚了点,如果乘着曹操大军还在汉中与刘备对峙的时候,效果会更好一点。即使再晚一些,当宛城发动反曹起义的时候,也是有好处的。但关羽却选择了七月,这是为什么呢?关羽应该是考虑到正是涨水的季节,有利于水军沿汉水进攻,不利之时也可以沿汉水撤退。这应该是在步骑兵方面实力不如曹军的关羽所被迫采取的策略。至少可以在天时与地利方面占据不败之地。 实际证明,在这个季节的战争对水军...[ 查看全文 ]
2012-11-3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论刘备的转变

从仁义之主到乱世枭雄——论刘备的转变 刘备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誉之者称其仁义宽宏,是历史上少有的仁君,贬之者斥其虚伪做作,假仁假义之徒。民间也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说法,观正史,作者似乎疏漏了一点,就是没有写出刘备转变的具体原因,我的感觉是刘备前后行为的反差太大。 被吕布偷袭徐州到荆州投奔刘表的这四年,可以说是刘备一生中的转折点,在这四年之前的刘备,是真心真意以拯救万民为己任,行的是...[ 查看全文 ]
2012-11-3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吴取荆之七弊

不论背信与否,客观上,吴取荆州从战略上似乎是弊大于利,此所谓站在东吴立场上的取荆七弊是也。 第一,促使力量对比发生不利变化 吴蜀当时合力与魏国实力相差尚远,和则可图共存,战则此消彼长,两国必亡于魏也。惧怕蜀灭魏更不成立。关羽威镇华夏有之,迁都云云无非一时亢谈。魏国如于禁者何止十人,七军之数,又几可十倍计之?蜀魏吴力量对比并未改变,久攻樊城不下可为佐证。便无东吴,岂畏云长?取得荆州,对吴国的力量增强...[ 查看全文 ]
2012-11-3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历史无情鲁肃冤

如果死后的美名是一种财富,那么诸葛亮绝对是整个三国历史上最为富有的人。他的财富不仅多,而且来得便捷。 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足以证明诸葛先生的实力。但随之而来,许多好事便不知不觉归在了先生的名下。什么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三气周瑜,安居平五路,勇设空城计,以至于死后退仲达。这些佳话要么子虚乌有,要么掠人之美,真真假假传播千年,荣光却都实实在在属于了诸葛亮。诸葛先...[ 查看全文 ]
2012-11-3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刘备的政治品格

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杰出的政治家。若论他们的德行、品格,曹、孙则远远不如刘备。刘备立身处事所表现出的品格特点,虽属于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范畴,但作为政治家的品格而言,至今不失为一面光亮的镜子。 在汉末三国那个动乱的年代,曹操表现出纵横天下的超人之才和非凡之能,用“奸雄”二字概括是很不确切的,问题主要是他的个人品格存在严重缺陷,如屠徐州、坑降卒,残杀生灵无数,为人又诡谲多诈,崇尚独夫哲学...[ 查看全文 ]
2012-11-3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同情蜀汉的理由

1 理想——执行者——持续性 你可以说“匡扶汉室”的理想既不崇高也不伟大。可你不能否认为了实现这个他们心目中神圣的理想而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蜀汉君臣们是可敬的。从刘备接受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的馈赠白手起家,到姜维诈降图谋复汉失败,数十年间几代蜀汉君臣在困难面前从未放弃他们的理想。从刘备到诸葛亮再到姜维,三代领军人物全都倒在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前线。中国历史上还有第二个这样的王朝吗? 2 操守——清廉—...[ 查看全文 ]
2012-11-3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诸葛亮为什么坚持北伐

根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从刘禅建兴五年到建兴十二年,前后无次兵出祁山,实现刘备的“兴复汉室”的未竟之业。但是,先后五次都没有取得象样的成绩,甚至多次被迫退兵。于是,后世很多人议论诸葛亮北伐本来就没有成功的可能,当然也有其他多种议论。笔者以为对于诸葛亮为什么北伐,以及在多次失败之后为什么仍然坚持北伐这个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诸葛亮是否认为其当时北伐会成功?第二、诸葛亮如果认为北伐成功...[ 查看全文 ]
2012-11-3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工程师蔡伦的太监政治生涯

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世人皆知道,纸的制造工艺是东汉蔡伦发明的,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蔡伦是个宦官,而且还有过一段不平凡的政治生涯呢? 蔡伦字敬仲,是东汉桂阳郡人。东汉的桂阳郡也就是相当于是现在的湘东南地区。史书上没有说明蔡伦是如何做了宦官的,只是简单地说:“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后汉书)。最后四个字“豫参帷幄”很不同寻常。虽然东汉时代,皇...[ 查看全文 ]
2012-11-3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公羊儒学的汉代大复仇观

诚然,在中国至少从战国初开始就不曾存在过的复仇自由,在以后任何时代也不存在,可是,复仇的问题为何会变成刑事政策乃至司法方面研究的对象呢?我认为,它之所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完全是因为在复仇问题上,儒家的伦理与法律发生了冲突,而在现实中的冲突,则正是伴随着西汉中期儒学踏上封建的神坛、成为官方占统治地位的学说以后,才逐渐变得显著起来。如果要划分其中的阶段,可以分为:第一个阶段,是《春秋公羊传》...[ 查看全文 ]
2012-11-3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三国魏国主要官职官员一览

最高监察长(司空) 220年二月十六日 司法部长(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 220年十一月一日 曹魏改御史大夫为司空,王朗为司空 226年十二月 司空王朗为宰相(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 236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司空陈群薨 237年六月三日 国务院左执行长(尚书左仆射)卫臻为司空 238年冬十一月二十四日 司空卫臻为宰相(司徒),京畿总卫戍司令(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 244年十二月 司空崔林薨 2...[ 查看全文 ]
2012-11-30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考场查询 中考状元经验 中考物理试卷 中考改革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录取查询方式 中考数学试卷 中考历史题库 中考资讯 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