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1

【 liuxue86.com - 教育心理学 】

五、简答题
1.答: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结构比能力结构更为复杂,因为前者除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对于某一对象而言,不同个体的态度中所含的认知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态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慎重考虑,而某些人的态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冲动;有些态度可能基于正确的观念和信念。而有些态度可能基于错误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3)态度的行为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上述三种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可能不一致,比如,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相分离,外在的行为不一定是内在的真实态度的体现,或者口头表达的态度常常不能付诸行动,即知行脱节。
2.答: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3.答: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1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
3)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是在青年初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产生独立的愿望,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4.【答案要点】(1)品德要素整体协调发展原则;
(2)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原则;
(3)行为强化与价值引导原则;
(4)合力协同影响原则;
(5)品德教育十六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励之以恒、导之以行。
5.【答案要点】(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
(2)结合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
①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②通过形式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A.对静物做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想象;
B.对抽象物做具体形象想象;
C.对人物做拟人想象。
③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
6.头脑风暴训练法就是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应用头脑
风暴训练法时,要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1)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
(2)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3)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提出多种想法,多多益善;
(4)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想了解更多教育心理学网的资讯,请访问: 山东教育心理学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2703849.html
延伸阅读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正在考教师资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