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栏目,提供与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六章

 

  2016成人高考考试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分享“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六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的考生朋友们,正确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争取考试能过关。想了解更多关于成人高考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

  第六章代理

  一、代理的概念与特征

  (一)代理的概念

  代理,是指行为人根据他人的授权或者法律的规定,以该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而行为的后果归属于该人的行为。

  代理是一种至少有三方(被代理人、代理人、第三人)参加的民事法律关系。

  代理制度一方面源于对行为能力有欠缺者的救济,另一方面则出自于社会生活的需要。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人的活动范围逐渐广阔,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人们对生产、生活资料的采购、商品的销售,已经无法做到事事躬亲,而且也不可能样样精通,为此将部分事务委托他人代为办理在所难免,代理制度便应运而生。代理可以使行为能力有欠缺者获得基本如同完全行为能力人那样的机会,而且使完全行为能力人不仅利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参与民事活动,同时可以利用他人的能力和知识,这就大大增强了主体的活动能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代理与以下几种行为有区别:

  1.使者的传话。指帮助民事主体实施民事行为而传达意思,或代本人接受意思表示。它与代理的区别是:使者无权决定意思表示的内容,不能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成立;而代理是由代理人直接作出意思表示,其表示内容,由代理人决定。

  2.法人代表的行为。法人在民事活动中,不但可以通过其法定代表人,还可以通过代理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无论通过谁,其法律效果均直接归属于法人。二者的区别在于:代表人是法人本身的机关,不是独立的主体,而代理人是独立主体,法人与代表人的关系是法人内部的关系,法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3。居间。居间是一种合同关系,居间人在我国解放前称为掮客、扦手、跑合人等。居间人为委托人报告签订合同的机会或充当签订合同的媒介,而由委托人给付报酬。它与代理人的区别在于,居间人不得代委托人订立合同,而仅仅是在双方之间斡旋,促成合同订立。

  4.行纪。行纪也是一种合同,行纪人受委托人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实施民事行为并收取报酬。它与代理的区别在于,行纪人是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实施民事行为,其法律效果依行纪合同,间接地归属于委托人,因此,理论上又称其为“间接代理”。作为行纪人必须具有特殊身份,依法经核准登记。如信托商店、我国的外贸代理等。

  (二)代理的特征

  1.代理人代替被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可以使当事人避免事必躬亲,它是代理人代替被代理人而非为自己向第三人作出或接受的意思表示,代理行为能够在被代理与第三人之间设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2.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代理人须有代理权,代理权的产生或因委托,或因法定,或因指定。没有授权属于无权代理。二是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只能由本人实施的行为,不得代理,如婚姻登记、遗嘱公证等。三是代理人在进行代理行为时,有独立的意思表示,可视具体情况而决定表示内容,这与传达人、居间人相区别。

  3.代理行为的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的目的是为被代...

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五章

 

  2016成人高考考试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分享“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五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的考生朋友们,正确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争取考试能过关。想了解更多关于成人高考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

  第五章民事法律行为

  复习内容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简称法律行为,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将设立、变更或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心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没有意思表示就没有法律行为。但是,意思表示并不等于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在多数情况下,需要由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除了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必须要交付实物才能成立,如货物运输合同等。即使只有当事人一方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应将意思表示理解为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而不能将二者混淆。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行为。任何有意识的活动,都有一定目的,都能引起一定的后果。但是,民事法律行为不是要达到一般的目的,而是要设立、变更、终止某种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在现实生活中,如邀请朋友看电影、去饭馆吃饭等,并没有希望产生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所以,就不是民事法律行为;有的虽然产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并不是行为人所预期的或正好相反,如侵权行为所引起的赔偿对方损失的结果等,这些都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3.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从本质上说.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民事行为。因为,只有合法行为,才能得到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才会产生行为人预期的目的。为非法目的而进行的行为,不是民事法律行为。所谓合法,既包括形式合法,也包括内容合法。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主要指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形式。

  任何民事法律行为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当法律规定某项法律行为必须采用某种形式时,这种形式就成为该项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若不采用这种形式,则法律行为不成立或者不生效。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要件,是为了确保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并使其行为具有公开性、公示力,以便他人知晓,并做合理预测。

  1.口头形式

  口头形式是用语言进行意思表示的法律行为形式。包括面对面地交谈、电话交谈等。凡是法律不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的法律行为,都可以采取口头形式进行。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直接迅速。缺点是没有文字根据,一旦产生争议,不易取得确实的证据。因此,口头形式一般只适用于价额不大,或当时清结的法律行为。

  2.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指行为通过文字形式进行意思表示而成立民事法律行为。书面形式根据明显,证据清楚,可以使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对预防纠纷有很大好处。书面形式又分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

  一般书面形式指用文字来进行意思表示,如书面合同、授权委托书、书信、电报等。

  特殊书面形式指除用文字进行意思表示外,还必须对书面的法律行为采取公证、鉴证和核准登记...

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四章

 

  2016成人高考考试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分享“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四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的考生朋友们,正确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争取考试能过关。想了解更多关于成人高考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

  第四章法人

  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

  《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其特征是:

  1.法人是团体

  法人是由自然人及其财产的集合而组成的团体或者说是社会组织,这个社会组织被法律确认为民事主体。

  2.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

  无财产就无法人的人格。在社会组织中,有财产的不都是法人,如合伙、分公司等也有财产,但与法人财产不同的是,前者的财产在法律上是出资人自己财产的一部分。在合伙,合伙财产是合伙人的个人财产;在分公司,分公司的财产是属于总公司财产的组成部分。而法人则不同,法人的财产属法人所有,既独立于其成员,也独立于其出资人。法人的出资人一旦将财产所有权移转于法人,其享有的就只是股东权而不再是所有权,出资财产成了法人的独立财产。

  3.法人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法人拥有独立财产的必然结果和最终体现。 4.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

  法人必须依法要求国家确定自己的名称,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从而为自己取得各种民事权利,承担各种民事义务。

  法人与合伙有重大的区别,其区别主要有:

  (1)法人一般须经登记才能成立;合伙只需各个合伙人协商一致,订立合伙协议即可成立。 (2)法人的目的具有长久性;合伙经营具有暂时性。

  (3)法人必须具备特定的名称,这是其成立的必备要件;合伙组织的名称法律并无强制要求。 (4)法人必须具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合伙仅为个人的集合。

  (5)法人的财产归法人组织;合伙的财产属于全体合伙人共同共有。

  (6)法人以法人所有财产为债务进行担保;合伙的债务,除合伙财产外,各合伙人还须以自己的全部财产负无限连带责任。

  二、法人的成立

  法人的成立应具备四项条件:

  1.依法成立

  这一条件有二重含义:一是法人组织的设立必须合法。它的设立目的和宗旨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它的组织机构、设立方式、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要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二是法人成立的审核和登记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即法人的设立程序必须合法。

  2.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这里的“财产”,是对企业法人的要求;“经费”是对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法人的要求。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法人的名称是将一个法人与其他民事主体相区分的重要标志。法人必须有名称。依法需要登记的法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名称,有关机关将不予以登记。

  法人有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职权,法律上有较为明确的规定。 法人以它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法人的住所与自然人的住所一样,有法律上的重要意义。

  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三章

 

  2016成人高考考试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分享“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三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的考生朋友们,正确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争取考试能过关。想了解更多关于成人高考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

  第三章 自然人与个人合伙

  一、自然人的概述

  (一)自然人的概念 自然人指一切基于自然规律出生、具有自然生命形式的人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藉的人。

  自然人既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传统民法及民法学说普遍使用“自然人”概念,用以表明国民的民事主体资格。《民法通则》采用了“公民(自然人)”概念。《民法通则》第8条规定,本法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可以认为,在《民法通则》中,公民与自然人概念意义相同。

  在民事活动中,公民是一类重要的民事主体,是民事权利的享有者和民事义务的承担者。

  (二)自然人的住所

  1.住所的概念

  住所是法律确认的自然人的中心生活场所。自然人的住所依法只能有一个,即以其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如果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经常居住地视为住所,所谓经常居住地是指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居住地。渔民或海员住在船舶上的,以船舶的船籍地为住所。

  2.住所的法律意义

  住所是自然人进行民事活动的中心场所,因此,住所具有重要法律意义。

  (1)住所是决定自然人失踪的空间标准。认定自然人是否失踪,应以其是否离开其住所下落不明为标准。

  (2)住所是决定婚姻登记管辖的空间标准。当事人要缔结婚姻关系或解除婚姻关系,须到一方,户籍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通常情况下,户籍所在地就是住所地。

  (3)住所是决定个体工商户登记管辖的空间标准。

  (4)住所是决定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标准、诉讼文书送达的空间标准以及债务清偿地的标准。

  (5)住所是决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法律适用的空间标准。如在涉外继承案件中,法定继承,动产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法律等。

  (6)在其他法律中,住所也有其重要的法律意义。如在选举、纳税、嫌疑犯的取保候审等方面无一不是以其住所为中心而进行的。

  二、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主体之所以成为法律上的民事主体,就是因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是不同的概念。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主体实际取得具体的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事权利的能力,就不是民事主体,就没有取得民事权利、义务的资格,因而更不可能取得具体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了。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所赋予的,不是天赋的,是否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以及它的内容和范围,均由法律规定。这些规定是强行法,当事人不得将民事权利能力自行抛弃、限制、转让。

  (二)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

  1.权利能力的平等性

  《民法通则》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这也是宪法中规定...

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二章

 

  2016成人高考考试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分享“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二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的考生朋友们,正确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争取考试能过关。想了解更多关于成人高考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事法律规范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对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加以调整的结果。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有以下特征:

  1.主体地位平等;

  2.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对等;

  3.权利救济和补偿性。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就是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应当具备的因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项。

  1.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 法人和参加到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国家。主体的法律价值在于确定利益的享有者,使每一个在法律上 应当有独立利益者成为法律上的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在不违反法律的条件下通过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享受其个人生活利益。

  2.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3.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 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其他权益(如人身利益)。随着民事法律关系的发展,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 种类还会不断增加。

  二、民事权利的概念

  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根据自己的意愿实施或 不实施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享有权利的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依自己的意思进行民事活动,实现其利益;

  2.享有权利的人可以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为一定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

  3.享有权利的人因他人的行为而使权利不能实现时,有权要求司法机关予以保护。 关于民事权利的本质,学者的认识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意思说。由德国的温特夏德和萨维尼所倡。这种意见认为,权利的本质是意思自治,或意 思的支配,权利反映了人的意思能够自由支配的范围。意思是权利的基础,没有意思就没有权利。 第二,利益说。为德国的耶林所主张。这种学说认为,权利的本质就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凡依 法属于个人的利益,无沦精神的、物质的、都是权利。

  第三,法力说。以德国学者梅克尔为代表。此学说认为,权利的本质是法律上之力,权利由特定 利益和法律上之力构成。

  上述学说中,“利益说”和“法力说”揭示了法律和人的行为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有较大的客观 性和合理性,构成了现今民法理论对权利本质认识的思想渊源。

...

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一章

 

  2016成人高考考试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分享“成人高考2016民法知识点:第一章”,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的考生朋友们,正确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争取考试能过关。想了解更多关于成人高考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

  第一部分 总论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概念及其理论分类

  1.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民法的理论分类

  (1)广义的民法与狭义的民法

  广义的民法是指所有的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名为民法的法律规范,如《民法通则》,存在于其他法律文件中的民事法律规范,如《土地管理法》中有关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规定,名称不叫民法但性质上属于民法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司法解释、地方性民事法规、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等。

  狭义的民法指名为民法的法律规范。

  (2)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和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指所有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成文的民法典、其他成文的民事法律法规,也包括判例法和习惯法。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成文的、以民法典命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

  (3)民法典与《民法通则》

  民法典是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把民法的各项制度编纂在一起的立法文件。传统民法典,如《德国民法典》,一般包括总则、物权法、债权法、亲属法及继承法五编内容。

  《民法通则》是在我国制定民法典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关于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则的法律规范。《民法通则》把总则和分则贯通加以规定,只包括民法典的一般原则性内容。

  (4)民法和商法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在大陆法系国家,有“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立”两种立法模式。在“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中,民法和商法合为一体,在民法典之外不存在独立的商法典,商法规范是民法的特别法。在“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下,民法典之外另有商法典,商法典有不同于民法典的特点。我国基本上采取了“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没有专门的独立的商法典,但有如: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破产法、保险法、海商法等单行商事法。

  (5)公法和私法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来的。是按照法的调整对象与调整主体范围的不同来划分的。一般认为,保护国家利益,调整国家与公民之间、国家机关之间关系的法律为公法。保护个人利益,调整公民之问关系的法律为私法。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民法通则》第二条对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做了明确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因为财产的支配和流转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具有直接的财产利益内容。它可以...

成人高考2016民法重要考点及答题攻略(三)

 

  2016成人高考考试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分享“成人高考2016民法重要考点及答题攻略”,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的考生朋友们,正确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争取考试能过关。想了解更多关于成人高考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

  1.债的概述

  考点1:债的概念、特征

  考点2:债的分类

  考点3:无因管理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考点4:不当得利的概念及构成条件

  考点5: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

  考点6: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

  考点7: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

  考点8:保证合同的当事人

  考点9:保证的方式

  考点10:定金的效力

  考点11:债权让与的概念

  考点12:债的概括移转

  考点13:债的消灭原因

  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考点1:债的概念、特征

  例1(2005年统考试题)

  债权是一种(  )。

  A.请求权

  B.绝对权

  C.对世权

  D.支配权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概念理解辨析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债的概念、特征。我国《民法通则》第84条第1款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在债的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作为一种法律关系的特征有:(1)债的主体是特定的。债是发生于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特定的;(2)债的客体是给付。债是以给付为客体的民事法律关系,给付即债务人应为的特定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3)债的内容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为给付。债作为一种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其内容表现为当事人之间有权请求为特定行为,即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4)债的发生具有任意性、多样性。债作为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能自动地产生。债既可以因民事行为而产生,也可以因法律规定而产生。由此可判断本题中选项A是正确的,进而排除其他选项。

  例2(2008年统考试题)

  关于债的法律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A.债权人是特定的,债务人是不特定的

  B.债务人是特定的,债权人是不特定的

  C.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特定的

  D.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不特定的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概念理解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债的特征。债是发生于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即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特定的。由债的概念即可体现出债的特征之一:债的主体是特定的,即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特定的。由上可得,本题中选项c是正确的,进而排除其他选项。

  【评注】对债的概念及其特征应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可以将债权与物权特别是所有权的特征加以比较,对债的特征的理解会有益处。

...

成人高考2016民法重要考点及答题攻略(二)

 

  2016成人高考考试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分享“成人高考2016民法重要考点及答题攻略”,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的考生朋友们,正确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争取考试能过关。想了解更多关于成人高考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

  1.物权概述

  考点1:物权的客体

  考点2:物的分类

  考点3:物权法定原则

  常见解题及解题技巧

  考点1:物权的客体

  例1(2009年统考试题)

  下列客体中,不能作为物权客体的是(  )。

  A.一幢房屋

  B.一份买卖合同

  C.一辆汽车

  D.一台电视机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概念理解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物权的客体。物权的客体是物,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权利也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如权利质权。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于人体之外,为人力所能控制且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有体物。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存在于人体之外;(2)为人力所能控制;(3)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4)物以有体物为限。本题中,选项A、C、D都是有体物,且具有物的上述特征,可以作为物权关系的客体,故予以排除;选项B既不是物,也不是法律规定可以作为物权客体的权利,所以不能作为物权的客体。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评注】应准确理解物权客体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应注意物权的客体,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情况下只局限于物;而可以作为物权客体的权利,必须是法定的,即法律明文规定可以作为物权客体的权利,才能成为物权的客体。

  考点2:物的分类

  例2(2006年统考试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主物与从物的是(  )。

  A.房子与门窗

  B.桌子与椅子

  C.锁与钥匙

  D.西服上衣与裤子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概念理解应用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物的分类。如果两个独立的物只有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其使用价值,则这两个物之间具有主从关系。以其中的独立物起到的是主要作用还是从属作用为标准,可以将其区分为主物和从物。在必须结合使用才能发挥经济效益的两个独立的物中,起主要作用的为主物;在两个独立物结合使用中处于附属地位,起辅助和配合作用的物是从物。本题中,选项A涉及的房子和门窗中,门窗属于房子的组成部分,而非独立的物,所以可以排除;选项B涉及的椅子不一定从属于桌子而发挥作用,难有主次之分,所以也可以排除;选项D涉及的西服上衣和裤子都是分别有独立用途的物,无所谓哪个是协助另一个而发挥作用,相互关系中也难分主次,因此非主物和从物的关系,也应排除。故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此类题目2005年统考第9题也考过:下列选项中,属于主物与从物关系的是:A.船和船桨,B.一套西服的上衣和裤子,C.文具盒和笔,D.球拍和球,答案选A。

  例3(2008年统考试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流通物的是(  )。

  A.矿藏

  B.水流

  C.汽车

 ...

成人高考2016民法重要考点及答题攻略(一)

 

  2016成人高考考试即将到来,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为大家分享“成人高考2016民法重要考点及答题攻略”,希望能帮助到广大的考生朋友们,正确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争取考试能过关。想了解更多关于成人高考考试的讯息,请关注我们出国留学网成人高考栏目。

  常见考试知识点

  1.民法概述

  考点1:民法的调整对象

  考点2:民法的渊源

  考点3:民法的基本原则

  常见考试题与解题技巧

  1.民法概述

  考点1:民法的调整对象

  例1(2006年统考试题)

  论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

  【答案要点】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处于平等地位,即财产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各自独立,彼此互不隶属,不具有命令、服从的关系。

  (2)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即财产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必须坚持自愿原则,这是由民事主体地位的平等性所决定的。平等、自愿的特点,也是民法区别于行政法和经济法的界限。

  (3)坚持等价有偿原则,即当事人之间发生财产关系时,必须按照互惠互利、等价有偿的原则进行,即获得财产利益应支付相应对价,才能为双方所接受。不等价的交换是违背商品经济客观规律的。

  (4)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因具有金钱价值的物质资料和智力成果的归属发生的关系,是基本的财产归属关系;财产流转的基本内容是商品交换关系,其表现形式有商品买卖关系、货币借贷关系、货物运送关系、物品保管关系以及知识产权转让关系等。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财产关系的特点。民法调整财产关系,但并非所有的财产关系都由民法来调整。民法只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这种财产关系所具有的特点在答案要点中已明确,在此不赘述。

  例2(2010年统考试题)

  下列社会关系中,由民法调整的是(  )。

  A.甲与乙之间的恋爱关系

  B.丙与丁之间的租赁关系

  C.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关系

  D.房地产公司与其销售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基本知识应用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民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可见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本题中,选项C是行政关系、选项D是管理关系,虽然也涉及财产关系,但这种财产关系的主体地位是不平等的,具有隶属关系或管理关系,因此都不由民法来调整。选项A主体虽是平等的,但不是财产关系,而是道德关系,也不由民法来调整。选项B中,丙与丁之间的租赁关系不存在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也没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管理关系,双方在租赁关系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在该租赁关系中,双方的权利义务主要是出租方依租约收取租金,承租方依租约支付租金,体现的是一种财产关系。因此选项B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对象。故选项B是正确的。

  【评注】(1)熟记《民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