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目录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小学生注意与感知的发展

【 liuxue86.com - 教育心理学 】

  (4)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是有意注意发展的重要表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有 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也呈上升趋势。五年级比二年级学生有明显的增长,尤其男生发展更快①。因此,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师,应该 结合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针对学生还不善于主动转移注意这一特点,尽量避免让学生在课间进行过于激烈刺激的活动,以免他们不能很快地将注意转移到听课活动 上。在上课之初,要重视组织教学的作用,做好课程的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引导到本课程的学习上来,并使学生养成迅速转移注意的习惯。

  3.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无意注意是由内外刺激引起的,它既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又受人的主观状态的制约。一般来说,强度大、新 颖、生动、有趣和运动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在相同的客观刺激条件下,与人的需要、兴趣、情绪、知识经验密切相关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 注意。而当一个人身体生病、情绪不佳的时候,对平时感兴趣的事物,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无意注意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消极因素,充分利用那些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积极因素。

  一方面,要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就教学环境来说,教室及其周围要保持安静,音乐教室和操场要与普通教室有一定距离;保持教室内部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教室内的张贴要简洁,富有教育意 义。就教师来说,服饰要自然大方,不宜过于耀眼(如夸大的首饰、浓妆艳抹等),换了新装或新发型要在课前“亮亮相”;教师的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避免过多 的口头禅;教师呈现教具要适时,需用时及时充分地展现,不需用时则及时收起;教师要慎重处理好课堂上的争吵、打架等偶发事件,缩短不利刺激的干扰时间,努 力防止学生注意的分散。就学生来说,尽量避免迟到、早退、随意出入教室等情况;不提倡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使用玩具化的学习用品,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 力。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就教师的语言来说,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最重要的刺激物之一。教师讲话要清晰,有足够的响度;言语表述应简洁流畅、快慢适中、生动形象、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并辅之以适度的表情和手势,以增强吸引力,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无意注意。

  就教学内容来说,要难易适度,太深或太浅都容易使学生分心,力求做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紧密,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就教学形式和方法来说,要灵活多样,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教师上课时除采用讲授这一主要教学方法外,还可穿插使用其他的教学形式,如集体讨论、角色 扮演、动手实验等,也可适当地使用录音、录像、幻灯等多媒体设备,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尽量防止单调呆板,以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此外,教师还 要善于运用故意停顿、善意提醒等手段组织教学,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无意注意。

  案例分析

  精心布置教室的效果

  一位小学二年 级教师热情且热爱教育工作,她想给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以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新学期开始了,他对班级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 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游鱼,教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案例说明了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学习的后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室内的图画、花草、植物和游鱼 等刺激物新颖、生动、有趣,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而小学低年级学生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很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和游鱼上,因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因此,小学教师,尤其是低年级小学教师在布置教室时应该控制和减少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因素,避免出现过多的新颖、生动、有趣的刺激,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有意注意的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有意注意是积极主动的注意,是注意的高级形式。影响小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是主体自身的特点,如学习的目 的、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注意的习惯和意志的品质等。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且持久的活动,小学生要搞好学习不能只凭兴趣,必须要学习那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又必 须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应注意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具体,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就越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学习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大道理不是很理解。因此,小学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时,要把学习 目的和学习愿望联系起来,要让学生了解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每次作业的学习目的和任务。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就会觉得自 己无事可做而分散了注意。如果教师对其他同学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注意听这位同学读音是否准确,有无读错的地方,表情怎么样。流利程度如何等,学生就 会按照教师明确具体的要求去注意听读,从而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有意注意得到有效的保持。这要比空洞、抽象的说教如“要认真听”“要注意听”等效果要好些。

  其次,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是指个体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兴趣,而间接兴趣是 指个体对活动结果感兴趣。如果说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那么间接兴趣则对有意注意有巨大影响。而间接兴趣又会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的产生,学习动机 又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集中和保持注意的最有效的手段。

  小学生不仅要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要学习一些他们虽不感兴趣但必须学习的 东西。因此,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阐明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性,使他们明确这些知识对他们所具有的价值,以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强烈 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巧妙设疑和恰当的实例把要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联系起来,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 也可以通过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评价和恰当的鼓励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间接兴趣,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 对随后教学的积极的有意注意,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师资格证技巧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

  想了解更多教育心理学网的资讯,请访问: 广元教育心理学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86.com/a/3126351.html
延伸阅读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正在考教师资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