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教育心理学考点知识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教育心理学考点知识栏目,提供与教育心理学考点知识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知识:儿童自我意识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7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知识:儿童自我意识”,希望考生们能顺利报考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识记: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

  2、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根本分界线。

  3、自我意识是心理成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等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1)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包括自尊感(自尊心)、自信感、成功感和失败感。

  (3)自我监控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4、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基础之上的,对自己的能力、品德及其它方面的社会价值的判断。

  5、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是由低到高的。其中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发展的速度较快,尤其是一、二年级之间发展尤为迅速;三年级至五年级期间,自我意识的发展相对平稳;而小学五、六年级内,自我意识发展又出现了加速现象。

  第二节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领会:

  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几种表现:

  (1)过高的评价。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可能性、活动的成果以及某些个性品质。这类儿童很容易形成过分自信、高傲、势利眼、不讲策略和难于相处等性格特征。

  (2)过低的评价。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以及今后的发展缺乏信心。这类儿童很容易形成自卑、退缩、不合群等性格特征。

  (3)适当的评价。自我评价适当的儿童是积极、富有朝气、机智、好与人交往的。

  第三节 提高自我评价水平,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识记: 社会视角转换是一种社会认知技能,是指在自我认知或社会交往中摆脱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体验他人的观点,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观点或结论。

  2、儿童社会视角转换技能的培养训练,可采取命题作文、结合生活事件进行集体讨论等方法。

  领会与应用: 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

  (1)利用原有的信心和成功经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在自我评价偏低的儿童中提倡“自我竞赛”。

  (3)鼓励儿童与自己在学习上具有相同能力的人进行“平等竞争”。

  2、儿童交往中的个别指导。

  对自我评价不当的儿童,通过交往中的个别指导使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变得比较客观、比较恰当,从而对自己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1)对自我评价过高儿童的个别指导。

  特征:自我评价过高的儿童普遍具有与人难于相处的特征。

  原因:一是经常得到周围人们不适当的肯定评价;二是他们确实具有某些能力。

  对策: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使其内心引起矛盾斗争。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讨论,切切实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消除优越感和激情情绪,逐步使行为变得正常起来。

  (2)对自...

2017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笔记: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本文“2017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笔记:对心理的基本认识”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你!

  识记:

  1、人脑的结构: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2、神经系统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机体的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3、反射可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不变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易变的反射。它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4、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领会:

  如何正确的认识人的心理?(科学的心理观或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1、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3)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2017上半年各省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汇总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小学生注意与感知的发展

 

  本文“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考点知识:小学生注意与感知的发展”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你!

  【内容提要】

  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它包 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在新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的影 响下,他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章主要阐述小学生的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发展的一般特点,着重分析小学生的注意、 观察和思维品质发展的特点,并探讨小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学习目标】

  1.识记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的概念。

  2.理解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3.理解小学生注意品质与观察品质发展的一般特点。

  4.能结合实际,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5.运用注意规律指导小学教育教学。

  6.依据小学生记忆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指导小学生提高记忆效率。

  7.理解小学生思维、想象和言语发展的基本特点。

  8.结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一节 小学生注意与感知的发展

  注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各种心理过程的始终。注意能保证人们对事物获得清晰的认识并做出准确的反应,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 能、完成学习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感知是人类认知过程的开端,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感觉、知觉不仅为人类认识活动提供了内外环境信息,保持机体与环境的 信息平衡,也是动机、情绪、个性发展的基础。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因此,了解小学生注意与感觉、知觉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小学教 师组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的一般概述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 而离开其余的对象。注意的集中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有选择地指向特定对象,而且可以使注意在这个对象上保持 相当长的时间。正是由于注意集中于某个特定对象,才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 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注意的集中性不仅使心理活动离开~切无关的事物,而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保证注意的清晰、完善和深刻。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伴随状态,如“注意看”、“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思考”等。但是,注意贯穿于各种心理过程的始终,是人们进行各种认识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对事物的注意,就不会有对事物的认识。

  2.注意的功能。注意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具有三种功能:

  (1)选择功能。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注意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的重要信息,避开或抑制那些无关信息,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 的方向性。如果没有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就会没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