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中学教育知识考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栏目,提供与中学教育知识考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学的概念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学的概念”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命题点1: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含义

  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二)教学的本质

  ①教学活动即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实践活动。

  (三)教学的特点

  ①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②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③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①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②教育包括教学,还有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

  ③教学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④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教学途径实现,同时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全面实现。

  命题点2:教学的模式与任务

  (一)教学的模式

  1.形式教育(17世纪)

  形式教育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形式教育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即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无关紧要。

  形式教育论的片面性在于设想官能因纯形式训练而得到发展,并使迁移的条件脱离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它所依据的官能心理学把心理理解为独立的精神实体,并且把各种官能看作各自孤立的心理现象,这些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

  2.实质教育(18世纪末19世纪初)

  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赫尔巴特把在教育中提供给学生的一切知识,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知识,都称为观念。

  新观念被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赫尔巴特称为“统觉”。教育就在于观念的获得,促进统觉的过程。他重视课程和教材,反映了实质教育的立场。斯宾塞坚决主张实科教育,同时竭力抨击当时英国教育中的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认为一般智力的发展是次要的,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

  实质教育观点认为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④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其他任务的实...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学过程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整理“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考点:教学过程”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命题点1: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

  命题点2: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一般来讲,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际上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像——知识,也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为:

  1.认识的间接性

  客观世界(已知经验)一教材一学生认识。

  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材,教材是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反映。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

  3.认识的教育性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一种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的。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善人格的养成。

  4.有领导的认识

  学生(主体)一教材(客体)一教师(指导)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指导),互相作用的特殊“三体结构”。

  命题点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规律是指教育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普遍的联系。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教学过程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这正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体现。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了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理论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直接经验是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所获得的认识,是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接触、感受、经历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与学生的...

教师资格2017中学教育知识难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

 

  本文“教师资格2017中学教育知识难点:中学生的心理辅导”,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整理,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学生的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2 0情绪适中3.意志品质健全4.人格稳定协调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

  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2.人际交往问题3.学业发展问题

  (二)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

  1.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2.恐惧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3.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体不适感。

  4.强迫症: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大多数人都有过强迫观念,但只有当它干扰了我们的正常适应时,才是神经症的表现。

  5.网络成瘾:中学生网络成瘾是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一)强化法(二)系统脱敏法(三)认知疗法(四)来访者中心疗法(五)理性一情绪疗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汇总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2017上半年各省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汇总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重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本文“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重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由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整理,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1.过渡性2.闭锁性3.社会性4.动荡性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意识的出现

  1.渴望了解性知识2.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3.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4.性冲动和性欲望的出现

  (二)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1.疏远异性阶段2.接近异性阶段3.异性眷恋阶段4.择偶尝试阶段

  三、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2)更新理念,认识异性交往的意义(3)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性冲动、恰当地与异性交往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汇总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2017上半年各省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汇总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讲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讲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二、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气质与性格

  (1)气质

  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每一种气质都存在向某些积极或消极性格品质发展的可能。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应刻意地改变学生的气质,而是要注意帮助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发展积极品质而克服消极品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2)性格

  一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二是性格的意志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2.认知风格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2)冲动型和沉思型(3)同时型和继时型

  三、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把发展分为五个时期:1.口腔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生殖期。

  五、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六、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2017中学教育知识笔记: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2017中学教育知识笔记:中学生的情绪发展”,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一、情绪的分类

  1.情绪的基本分类:(1)快乐(2)愤怒(3)恐惧(4)悲哀

  2.情绪状态分类:(1)心境(2)激情(3)应激

  二、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1)忧郁(2)恐惧(3)孤独(4)愤怒

  三、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爆发性和冲动性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

  四、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一)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良好情绪有如下几条标准:

  1.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2.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1.敏锐觉察情绪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3.有效表达情绪4.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三)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合理宣泄法、转移注意法、意志调节法、幽默法、补偿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汇总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2017上半年各省教师资格考...

2017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重点:学习理论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重点:学习理论”,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主要有:(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主要有:(1)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心理学发展史中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汇总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要点:学习策略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要点:学习策略”,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一般来讲.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以下几种:(1)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常用的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

  (二)元认知策略

  分为以下三种: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3.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主要有以下几种:1.时间管理策略2.环境管理策略3.努力管理策略4.资源利用策略。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汇总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2017上半年各省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汇总

教师资格2017年中学教育知识讲义:学习迁移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2017年中学教育知识讲义:学习迁移”,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

  (1)正迁移和负迁移;(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4)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

  (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化理论;(4)关系转换理论;(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三、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1)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2)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汇总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2017上半年各省教师资格考试公告汇总

教师资格2017中学教育知识要点:学习动机

 

  出国留学网教师资格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教师资格2017中学教育知识要点:学习动机”,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功能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行为主义强化理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校经常采用奖励(赞许、奖品、给予权利、高分数等)与惩罚(训斥、剥夺权利、低分数等)的办法以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而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级.较低级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

  个体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

  (四)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最后,将三维度和六因素结合起来,就组成了归因模式。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是,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