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银行从业风险管理重点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银行从业风险管理重点栏目,提供与银行从业风险管理重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银行从业2017风险管理考点:内部控制的定义

 

  本文“银行从业2017风险管理考点:内部控制的定义”由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COS0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1992年9月,COS0发布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于1994年进行了局部修订,在文中,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从这一定义来看,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目标针对企业的基本业务目标,包括业绩和盈利目标以及资源的安全性。第二类目标关于编制可靠的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包括中期和简要的财务报表以及从这些公开发布的报表中精选的财务数据,例如业绩公告。涉及对于企业所适用的法律及法规的遵循。

  为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应当建立起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五个要素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银监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2014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银行专业资格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银行行业看点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心态调整

  2017上半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时间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准考证打印时间

...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2017知识点:风险偏好概述

 

  本文“银行从业风险管理2017知识点:风险偏好概述”由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栏目整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在追求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愿意且能够承担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总量。这一概念来源于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也可以翻译为“风险敞口”。例如,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可能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大,将资产更多地投资到高风险领域(如新产品、新兴行业等),从而追求较高的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小的商业银行,为了防止出现重大风险或损失,将资产重点投入到低风险领域(如成熟的市场、高信用等级的客户、低风险产品等),从而获取较低但稳定的收益。

  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定为银行战略层面的内容,是董事会在考虑利益相关者期望、外部经营环境以及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的风险管理的底线。制定明确的风险偏好,有助于商业银行更清楚地认识自身能够承担的风险,明确表达对待风险的态度,同时也有助于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个共同交流的基础。如果没有明确的风险偏好,商业银行可能盲目追求财务利润、发展速度和经营规模而过度承担风险,导致经营发展不可持续;也可能过于谨慎保守,片面规避风险而只能获取过低的收益,甚至丧失发展机遇;或者在银行内部造成董事会、管理层、不同业务领域、分支机构对风险的“胃口”迥异,各自为政,从而使银行经营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风险偏好。

  常见的定性描述有:达到或超过目标信用级别、确保资本充足、对压力事件保持较低的风险暴露、维持现有的红利水平、满足监管要求和期望等。定量指标通常包括资本类指标、收益类指标、风险类指标及零容忍度类指标。资本类指标反映银行希望维持偿付能力、维持持续经营能力的资本水平,主要有: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等;收益类指标反映银行收益水平,主要有:收益波动、经风险调整后收益、每股收益增长率等;风险类指标一般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各类型风险指标,反映银行对不同风险可以接受的水平或程度;零容忍度类指标反映了银行对某些经营活动范围或风险类型的接受程度为零。

  风险偏好指标选取需要体现全面性和重要性。全面性是指指标设置要反映银行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并覆盖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重要性是指风险偏好重在明确需长期坚持的重要目标、方向,重点突出核心指标、关键指标。

  风险偏好指标值的确定要体现稳定性和合规性原则。一是稳定性原则。风险偏好指标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关键核心指标,指标值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频繁调整,以保证银行业务的平稳发展。二是合规性原则。银行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中,监管机构对银行有明确的监管要求,风险偏好至少不能突破监管机构的要求,因此在风险偏好指标取值方面,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监管标准作为目标值的下限或上限。

  建立有效的风险偏好框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我国商业银行建设情况来看,虽然大型商业银行基本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风险偏好进行了阐述,但由于受限于数据支持、计量模型的不足,各行主要是借鉴监管要求,设定一些整体层面、综合性较强的指标,具体指标值的设定一般以最低监管要求为基础,参考同业水平设定。此外,将风险偏好分解落实到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于大部分商业银行也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从国际商业银行建设情况来看,国际金融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仅26%的机构将风险偏好真正落实到业务条...

银行从业2017风险管理考点: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

 

  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栏目精心整理推荐“银行从业2017风险管理考点: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

  1 风险监测

  1.风险诱因/环节

  2.关键风险指标

  关键风险指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① 相关性

  ② 可测量性

  ③ 风险敏感性

  ④ 实用性

  确定关键风险指标的三个步骤为:

  第一步,了解业务和流程;

  第二步,确定并理解主要风险领域;

  第三步,定义风险指标并按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确定主要的风险指标。

  根据操作风险的识别特征,操作风险关键指标包括包括人员风险指标、流程风险指标、系统风险指标和外部风险指标。

  ① 人员在当前部门的从业年限

  ② 员工人均培训费用

  ③ 客户投诉占比

  ④ 失败交易数量占比

  ⑤ 柜台平均工作量

  ⑥ 交易结果和财务核算结果间的差异

  ⑦ 前后台交易不匹配占比

  ⑧ 系统故障时间

  ⑨ 系统数量

  ⑩ 反洗钱警报占比

  3.因果分析模型

  因果分析模型就是对风险诱因、风险指标和损失事件进行历史统计,并形成相互关联的多元分布。

  为量化操作风险,邓肯·威尔逊开发出了“因果关系模型”方法,运用VaR技术对操作风险进行计量。

  2 风险报告程序

  1.岗位设置及职责

  ①各部门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情况负直接责任。

  ②设置独立的操作风险管理部门或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

  ③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2.报告路径

  一般而言,各业务部门负责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报告至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分析、评估后,形成最终报告,并呈送高级管理层。

  需要注意的是,风险报告在完成后到报送至高级管理层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还需要必要的检查和确认,以保证报告的内容以及风险评估的流程与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相符。

  3 风险报告内容

  风险报告内容大致包括风险状况、损失事件、诱因及对策、关键风险指标、资本金水平五个部分。

  1.风险状况

  风险评估结果通常以风险图、风险表等形式来展示。

  2.定损事件

  3.诱因与对策

  4.关键风险指标

  5.操作风险资本水平

  银行专业资格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银行行业看点

  

银行从业风险管理2017辅导讲义

 

  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栏目精心整理推荐“银行从业风险管理2017辅导讲义”,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

  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集团法人客户的整体状况分析

  商业银行的集团法人客户是指企业集团法人客户。

  企业集团是指相互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其他重大影响关系的关联方组成的法人客户群。确定为同一集团法人客户内的关联方可称为成员单位。

  本书所述的集团法人客户仅指非金融机构类集团法人客户,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或其它金融机构纳入集团法人客户统一管理。金融控股公司中的商业银行不纳入集团法人客户管理范畴。

  背景知识:企业集团的特征

  ①在股权或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

  ②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

  ③由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两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或间接控制。

  ④对关联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重大影响。

  ⑤与自然人股东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应当与该自然人股东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合并计算。

  ⑥能够实际控制后者的其他情况。

  商业银行可以参照前述的单一法人客户分析方法,对集团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以及担保等整体状况进行逐项分析,以识别其潜在的信用风险。但集团法人客户的状况通常更为复杂。其中,对集团内关联交易的正确分析和判断至关重要。

  关联交易是指发生在集团内关联方之间的有关转移权利或义务的事项安排。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与他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事业法人。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当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

  分析企业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时,首先应全面了解集团的股权结构,找到企业集团的最终控制人和所有关联方,然后对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否属于正常交易进行判断。

  ①纵向一体化集团。这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半成品作为原材料,以及下游企业再将产成品提供给销售公司销售。

  ②横向多元化集团。这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的大量资产重组、并购、资金往来以及债务重组。

  商业银行发现客户的下列行为/情况时,应当注意分析和判断其是否属于集团法人客户内部的关联方。

  此外,在识别和分析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还应当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充分利用已有的内外部信息系统。

  ②与客户建立授信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当尽职受理和调查评价。

  ③识别客户关联方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

  ④集团法人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当保持一致。

  ⑤在定期识别期间,集团法人客户的成员单位若发生权关系变动,导致其与集团的关系发生变化。

  ⑥对所有集团法人客户的架构图必须每年进行维护,更新集团内的成员单位。

  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

  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通常是由于商业银行对集团法人客户多头授信、盲目/过度授信、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或集团...

银行从业2017风险管理知识点:贷款分类

 

  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栏目精心整理推荐“银行从业2017风险管理知识点:贷款分类”,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网。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通常是指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综合能够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对信贷资产质量作出评价。

  2001年,我国监管当局出台了贷款风险分类的指导原则,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能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在分类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至少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①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信贷规章、制度和办法;

  ②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③实行审贷分离;

  ④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保证贷款档案的连续和完整;

  ⑤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贷款状况的重要信息;

  ⑥督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贷款分类与债项评级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既区别明显又相互联系。

  银行专业资格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银行行业看点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心态调整

  2017上半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时间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准考证打印时间

...

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重点之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栏目小编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重点之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

  本质上,商业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承担和管理风险既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原动力。第

  二 ,风险管理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从传统上片面追求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粗放经营模式,向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侧重于对不同风险分散管理的模式,向集中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转变。

  第三,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金融资产和业务组合。

  第四,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

  第五,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决定其风险承担能力的重要因素有:①资本充足率水平;②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银行专业资格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时间

  2017银行专业资格考试复习技巧

  2017上半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

  银行专业资格2017考试题型及答题建议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高效备考方法

  2017上半年银行专业资格准考证打印入口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答题方法与复习建议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2017备考资料

 

  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栏目小编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2017备考资料”,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考点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公司治理(P34-P38)

  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文化和管理战略、风险偏好等内容。

  1.公司治理指控制、管理机构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组织体系安排和监督制衡机制。核心是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设。

  2.巴塞尔委员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该遵循的十四条原则:

  (1)董事会对银行负责,包括审核监督银行战略目标、风险战略、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的实施情况,同时监督高管层;

  (2)董事会应有资质,了解自己的职能,并且有能力;

  (3)董事会有自身治理规范并确保实施和定期更新;

  (4)集团构架中,母公司董事会负总体责任;

  (5)高管层应在董事会指导下确保银行活动与各项政策相符;

  (6)设立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部门;

  (7)应在集团层面和单个经营实体层面分别对风险进行持续识别和监控,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的成熟程度应随银行风险状况变化(包括规模扩张)和外部风险环境及时跟进;

  (8)有效风险管理要求银行内部就风险进行积极内部沟通,包括组织机构间沟通和向董事会高管层报告;

  (9)董事会和高管层应有效运用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内控部门的工作成果;

  (10)董事会应积极审查薪酬体系的设计及运行情况,并进行监控评估,确保其按既定目标运作;

  (11)员工薪酬应与审慎风险行为有效挂钩;

  (12)董事会和高管层应“了解你的组织架构”;

  (13)银行以特殊目的或关联结构运营活在透明度不高或未达到标准展业时,董事会和高管层更应了解组织;

  (14)银行治理情况应对其股东、存款人、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市场参与者保持充分的透明度。

  3.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应具备的五个方面特征:

  ①银行内部有效的制衡关系和清晰的职责边界;

  ②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③与股东价值相挂钩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

  ④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⑤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产品定价、成本核算、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支撑。

  考点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内部控制(P38-P40)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2.内部控制的内容:

  ①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形成的相互制衡关系;

  ②为遵守既定政策和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③为保证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

  和实施政策与程序;

  ④及时防范、发现和动态调整管理风险的机制。

  3.内...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2017知识点

 

  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栏目小编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2017知识点”,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考点1.1 风险、损失(P2-P3)

  1.风险的三种定义:

  ①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

  ②是损失的可能性:损失的概率分布

  ③风险是未来结果(如投资的收益率)对期望的偏离,即波动性。

  2.风险和损失的区别:

  风险:事前概念,损失发生前的状态。损失:事后概念。

  3.损失类型:

  ①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和冲减利润

  ②非预期损失—资本金

  ③灾难性损失—保险手段

  考点1.2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P3-P6)

  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①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②作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

  ③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业务组合

  ④健全的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

  ⑤风险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监管的要求

  3.商业银行的负债包括浮动利率负债和固定利率负债;资产包括浮动利率资产和固定利率资产。

  4.决定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的两个因素:资本金规模、风险管理水平。

  考点1.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P6-P7)

  1.四个阶段:

  ①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 世纪60 年代前

  ②负债风险管理,20 世纪60 年代-70 年代

  ③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20 世纪70 年代

  ④全面风险管理模式,20 世纪80 年代后

  2.华尔街的第一次数学革命: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金融产品的定价;

  3.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的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

  ①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

  ②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随时随处都有风险

  ③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

  ④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

  ⑤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4.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代表了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各国监管机构的

  要求,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

  考点1.4 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P6-P14)

  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不仅存在于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信用风险包括违约风险、结算风险等主要形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反,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得,属于非系统风险。来源:233网校

  2.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汇率风险、商品风险四种,其...

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两种计量信用风险资本方法

 

  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栏目小编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两种计量信用风险资本方法”,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两种计量信用风险资本的方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

  一、标准法

  标准法以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为基础,采用外部评级机构确定风险权重,使用对象是复杂程度不高的银行。

  1.标准法下的信用风险计量框架:债权、信贷资产、风险缓释

  2.将风险加权资产合计之后乘以8%即可计算最低信用风险资本

  二、内部评级法

  1.根据商业银行对内部评级体系依赖程度的不同,内部评级法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两种

  (1)初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资深客户评级估计每一等级的客户违约概率,其他风险要素采用监管当局的估计值;

  (2)高级法要求银行运用自身二维评级体系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期限

  二者的区分只适用于非零售暴露

  2.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RWA=RW×EAD

  风险加权资产的8%就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的银行对风险资产所应持有的资本金,即该项资产的监管资本要求

  3.内部评级法(IRB)与内部评级体系(IRS)的区别:

  (1)内部评级法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各银行可自行决定是否实施;

  (2)内部评级体系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制度。

  三、内部评级体系的验证

  1.验证是银行优化内部评级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监管当局衡量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是否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要求的重要方式。

  2.内部评级体系的验证应评估内部评级和风险参数量化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审慎性。

  四、经济资本管理

  1,经济资本计量对象为表内各类风险资产和表外业务,包括:贷款、存放与拆放同业、抵债资产、其他应收款、承兑、担保和信用证等。

  2.从我国目前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经验来看,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管理可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时间

  2017银行专业资格考试复习技巧

  

2017上半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

  银行专...

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复习资料之关键业务流程

 

  出国留学网银行专业资格栏目小编们精心为广大考生准备了“2017银行从业风险管理复习资料之关键业务流程”,各位同学赶快学起来吧,做好万全准备,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通过。

  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

  银行的每项业务都是全面风险管理所覆盖的范围,而信贷业务流程涉及很多重要环节,各个业务流程应当结构清晰、职能明确,才能有利于风险管理。

  1.授信权限管理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设立授信权限方面做出职责安排和相关规定,并对弹性标准做出明确的定义。

  授信权限管理的原则:

  (1)每一交易对方均须得到一定权力层次的批准;

  (2)集团内所有机构进行决策应遵循一致的标准

  (3)每一个重要改变均须得到一定权力层次的批准

  (4)风险暴露的管理均应建立在风险—收益分析基础上;

  (5)定期对审批人进行培训

  2. 贷款定价

  (1)贷款定价的决定要素

  贷款定价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市场、银行和监管机构这三方面是形成均衡定价的三个主要力量。贷款定价通常由以下因素来决定:

  贷款最低定价=(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贷款额

  ①资金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

  ②经营成本包括日常管理成本和税收成本;

  ③风险成本一般指预期损失。

  ④资本成本指用来覆盖该笔贷款的信用风险所需要的经济资本的成本

  3.信贷审批

  授信审批或信贷决策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审贷分离原则。

  ②统一考虑原则。

  ③展期重审原则。

  4. 贷款转让

  (1)贷款转让通常指贷款有偿转让,是贷款的原债权人将已经发放但未到期的贷款有偿转让给其他机构的经济行为,又被称为贷款出售,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增加收益、实现资产多元化、提高经济资本配置效率。

  (2)组合贷款的转让难度较大,因风险与价值评估缺乏透明度;

  单笔代开转让交易,但费用相对较高。

  5. 贷款重组

  (1)贷款重组是当债务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按原有合同履约时,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引致的损失,而对原有贷款结构(期限、金额、利率、费用、担保等)进行调整、重新安排、重新组织的过程。

  (2)贷款重组的流程:成本收益分析;准备重组方案;谈判达成共识。

  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栏目为你推荐:

  2017年银行专业资格考试时间

  2017银行专业资格考试复习技巧